治理高田气囊问题为何要更狠一些

这其中涉事的产品,也不乏是高田气囊东窗事发以后生产的汽车,所以,拿出新办法对待高田气囊的影响,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记得,高田气囊问题爆发的当初,的确让世界汽车惊慌失措了一把。

治理高田气囊问题为何要更狠一些

来源: 新浪汽车
2019-02-19 09: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新一个年度的到来,原本各个企业都在如何发展新技术,形成华丽转身的时候,高田气囊再一次冒出来扰乱车市!而且,不但涉及到众多的车企;更在召回问题上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几天前,国际车企就曾因高田气囊问题,召回了170万辆汽车。而国内也不甘落后的频繁出现召回问题。这其中涉事的产品,也不乏是高田气囊东窗事发以后生产的汽车,所以,拿出新办法对待高田气囊的影响,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高田气囊问题爆发的当初,的确让世界汽车惊慌失措了一把。这不仅是由于,高田气囊作为气囊业老大的地位与销量明显,使几乎所有企业都不能不与高田气囊存在着关系。同时也由于,如此大的危险隐患,深藏在汽车铁皮包裹的内部,使消费者自然看不到高田气囊的问题!这样一来,高田气囊自然也就成了一些企业逃避责任与“避免浪费”的可实施空间。殊不知,是问题总有暴露与爆发的时候!为此,这就需要管理者与消费者应明确高田气囊出现的性质。也就是说,凡是在高田气囊事发东窗前制造的车型,均属于正常的技术质量问题;而高田事发以后,当全世界都认定高田气囊存在潜在危险的时候,还要因“存量”或“协议”而继续使用的,就需要按危险制造进行判定,这才是真正能够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所在!

数年后仍然问题频发到底正常、不正常

可以说,从高田气囊出现问题以后,就有许多车企与这一气囊制造企业恩断义绝!也有更多的政府机构,对高田气囊的影响准备了应对的预案。但这些仍然挡不住高田气囊问题的爆发与蔓延,这不仅说明了高田气囊危险的程度之大;更说明了一些无良企业,明明知道危险的存在,还是抱有着一定的侥幸心理使用高田气囊,由此所引发的责任事故一但出现,一些车企就会以召回做挡箭牌,大不了再更换其他配件,而不了了之!这样的行为,甚至用欺诈来形容都并不过分!

为此,既然企业会在使用高田产品与维护消费者利益方面,有了自己的利益选择,那就应该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必要的强化与责任判定。更需要的消费者进行保护性的倾斜,这才是最好抑制高田问题频发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在高田气囊问题上,决不能够再相信企业的自律,而是需要站在消费者安全的问题上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更大限度地严惩,来让高田气囊的问题无藏身之处!

国内出现的高田气囊问题为何更大

随着高田气囊问题的出现,使得缺陷产品,大有从国外向中国市场转移的趋势。这不仅是由于,国际制造更多的受制于消费者权益以及管理的要求,会尽力避免使用高田气囊带来的问题与尴尬。而国内,由于制造的形式多种多样,许多合资外方甚至不惜铤而走险,继续使用这类问题产品,这就使得国内的召回越来越多、更会让许多产品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这样的制造,显然是不符合职业规范与道义标准的。

而对于国内出台的相关管理,直到现在,也没有对故意出现质量问题的行为,建立很好的制约标准!这就进一步使高田气囊的使用,存在着有恃无恐的问题。为此,既然国内汽车市场存在着被各种技术与质量问题传染的可能性,那么,就更需要有关方面为消费者严把住最后一道关。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不妨推出更严苛的治理高田气囊问题标准;也不妨与消费者权益法相结合。如一旦发现新制造的产品使用高田气囊、并出现相应的危害问题,就应该赋予消费者索求十倍赔偿的权利,并同时进行十倍于单款产品的罚款,这样,企业就是在精明、也不会为使用高田气囊而铤而走险了!

客观地讲,高田气囊事件发生了这么久,到现在仍事故不断、问题多多,主要是在于企业并没有从高田气囊问题爆发中汲取到教训,而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能凑活就凑活;能糊弄就糊弄!所以,这就更需要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应对方案以及合情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才是制约问题产品频发的重要方式。否则,任其无休止的存在与释放风险隐患,国内汽车的发展、也就很容易被人为的阻碍住了……

(凌然)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