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新造车势力是菜鸟,七成高管是老手

来源:东方网
2018-10-15 10:02:26

姜永杰反映,今年以来,新造车企业中,来自传统车企的人才出现阶段性回流现象。原因之一是,由于政策和融资状况变动较大,企业前(钱)景可能低于人才预期,尤其是对于冲着待遇进入新势力的人,如果造车和融资项目无法如期推进,新企业承诺的高薪酬和股权期权都是空谈。

另外,新造车企业的高管脱离传统车企平台后,还能否调动以往的资源优势,也是未知数。传统车企的产业链健全、零部件自给自足的优势明显,即便是向供应商采购,规模可观的供货量也让其在交易中拥有主动权。

转入新势力后,一方面,供应商起点为零,另一方面,规模效应形成之前,很难获得理想的供应商,并与之配合完成资源整合。眼下,已经量产交付的新造车企业寥寥数家,谈规模效应为时尚早。因此,在理想和现实的落差面前,一部分人选择妥协,重回前公司。

即便如此,能在理想受挫之后迅速返回传统车企的人也是幸运的。最糟糕的状况是,一旦跳槽不慎,在新造车企业苦心经营大把时间之后,车没造出来、有效经验没获得、最宝贵的光阴也流失了。

上述传统新能源车企负责人感慨,部分新势力花重金挖走人之后,只是破坏性地使用人才。招揽了大批人才,企业却无所作为了,最终倒闭,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

上述业内专家则不认同,从传统车企跳槽到新造车企业,必然对人才造成损失的观点。他认为,对于愿意且有实力造好车的企业而言,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企业会创造一切条件,使其才能得到最大发挥。不论对个人、企业还是行业,健康的人才流动都是好事。

但上述业内专家承认,国内现存的新造车企业仍有200多家,最终能存活下来的不会超过10家(何小鹏在参加央视节目时,预测未来3年,成功活下来的新势力可能不超过两家),多数倒掉的企业中,必然有被浪费的人才。

别以为新造车势力是菜鸟,七成高管是老手

上图是网络流传的新造车企业logo,其中部分企业已陷入资金危机,发不出工资。姜永杰透露,在招聘过程中,曾接触过不少所谓新造车企业的离职员工,其中许多企业从未耳闻。原因之一是这些企业没有汽车行业背景,高层也对汽车一窍不通。

如何避免人才被浪费?

取消补贴。上述业内专家认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适度的补贴对行业发展有益,但其后连续多年的补贴扭曲了市场和行业。在持续补贴的刺激下,不论来自哪个行业、不论是否有造车背景,都想靠造新能源汽车赚一把。

这就导致两个结果:第一,几百家企业裹挟大量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规模、迅速吸收人才;第二,几乎所有造新能源汽车的新老车企都在“精打细算”,计算如何拿到最高补贴,而不是思考如何造好车,造市场欢迎的车。一旦政策有变,产品卖不动、成本收不回、浪费的不仅是来自民间的大量真金白银,更让企业员工的智力成果和心血付之东流。

只有取消补贴,釜底抽薪,那些没本事或是根本没打算造好车的人才不会蜂拥至新能源汽车行业。让市场来选择,才能给那些有决心、有技术的企业创造良好的行业环境,这种企业对人才的利用效率一定是最高的。

如何留住人才?

时至今日,实力较强的几家新造车企业中,高层人才的整合已经基本完成,再加上选择自建工厂的企业增多,新老势力们对中层和基层人才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韩玉强介绍,从2017年开始,云度新能源已经制定了基层人才培养计划,其中一项是“甘露计划”,着眼于选拔在校生,提早介入人才培养进程。

爱驰则开始在美国和德国等海外高校招聘,与国内的校招同步进行。金新表示,爱驰的产品战略是,在新能源汽车和未来的智能汽车上都有所作为,因此,需要培养有国际视角的人才,智能化业务方面尤是如此。